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裕珍 桃園報導】2020/11/07
桃園市擬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市府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管理科科長梁開忠近期到地方開說明會,利用大海報說明隨水徵收與隨袋徵收的差異。記者張裕珍/攝影
雙北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多年,但與新北交界的桃園因未使用垃圾專用袋,長期飽受新北跨區倒垃圾之苦,桃園市環保局擬在八德大仁、大明里與龜山龍華與迴龍里試辦垃圾專用袋,近日展開一連8場地方說明會,並發放問卷調查,出席鄉親提問踴躍,有人問「買專用袋不是增加垃圾嗎?」環保局說,隨袋徵收可減少整體垃圾量。
市府環保局預計在4里各辦2場,明天就會辦完8場;一般廢棄物管理科科長梁開忠說,桃園現行為垃圾處理費隨水徵收,1度3.7元,但用水量高低與垃圾量多寡不一定有關,許多民眾並不清楚,說明會主要將向民眾講解隨水與隨袋徵收差異以供選擇。
從新北經驗來看,每戶過去隨水徵收1年約收1107元,自2009年推動隨袋徵收以來,多數家庭以購買5公升垃圾專用袋為主,1只袋子1.8元,1年垃圾處理費可降為360元;市府環保局評估桃園家戶每年平均隨水徵收850元,未來隨袋收應可降至300多元。
梁開忠認為,垃圾處理費隨袋徵收有3大特點,分別為提高資源分類回收意願、垃圾減量空氣變好,且垃圾少繳費也少,較為公平,有民眾擔心是否資源回收物也要買專用袋,實則不用,只要將資源回收物與廚餘整理好交給清潔人員即可,不需再花錢。
環保局昨晚到八德大仁里集會所舉行說明會,湧進上百鄉親關心,有鄉親提問是否真能達到垃圾減量目的?梁開忠說明,若為隨袋徵收,意即產生多少垃圾就付多少錢,大家當然希望花越少錢越好,從過去破袋檢查發現,一般垃圾袋內仍能翻出資源回收物,由於垃圾袋容積有限,勢必可減少民眾「誤放」資收物機會,達到垃圾減量。
市府環保局指出,8場說明會都會在現場發放不記名問卷,調查民眾是否同意試辦專用袋,原則樣式、規格比照雙北專用袋,但顏色會不同,4里共7577戶、2萬餘人,問卷持續回收中,若多數同意試辦將評估試辦時間與方式,會以取得當地最大共識為先。
桃園市擬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市府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管理科科長梁開忠近期到地方開說明會,利用大海報說明隨水徵收與隨袋徵收的差異。記者張裕珍/攝影
桃園市擬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市府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管理科科長梁開忠展示未來使用垃圾專用袋樣式,但會與新北的紅色專用袋不同顏色。記者張裕珍/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