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緣起:
過去民眾對一般資源回收站、中盤古物商、拾荒業者,普遍因環境衛生不佳、隨意堆置擺設,影響社區景觀及環境清潔等問題,導致民眾將居家附近之回收站與拾荒業者認為是髒亂製造者,使回收站成為鄰避設施。
因此環保局近年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計畫』,由回收站與拾荒業者內部整潔與外觀形象美化出發,徹底改變一般民眾對回收工作『髒』與『亂』刻板印象。
影響交通:
環境髒亂:
改造意義:
推動計畫:
推動成果:
一、社區回收站標示
1. 桃園區 陽明天下
2. 桃園區 大華圓中園
3. 桃園區 登瑞新都
未來展望:
資源回收站管理者運用變賣金照顧個體業者,不僅達成社會關懷,亦可提高個體業者協助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意願,未來規劃由環保局擔任輔導與訓練個體業者的角色,轉交由區公所媒合之個體業者,較為容易接受,並導入市學校單位協助個體業者分類工作。
資源回收站輔導設置方面將規劃朝向工業型或鄉村型地區,藉由里辦公室或商圈務業的推動,建置可公共開放使用及結合當地特色的回收教育站,例如以本市復興區、觀音區或新屋區為主要輔導地區,對於都會型社區則提供相關資訊給管理單位,設計建置符合多數住戶需求的硬體設施,配合社區環境型態改造補助適合之硬體,將更能使資源回收站更具特色,發揮形象改造最大效能。
執行工作包括:
1. 建立全民形象回收站
2.成立回收連鎖經營體系
3.全面提升資源回收經濟規模
4.促進回收業者自我管理
5.尋求企業(CSR)合作等五大工作項目列入考量
一、建立全民形象回收站
二、成立回收連鎖經營體系
三、全面提升資源回收經濟規模
四、促進回收業者自我管理
1.自我營運管理規範與獎勵措施
鼓勵回收業者照顧下游中、小盤業者,成立連鎖經營體系,回收業者自我管理環境衛生整潔,監督加盟下游中、小盤業者環境管理等工作,訂定全國性回收業者自我營運管理規範與形象改造獎勵措施,由執行機關監督規模較大之回收業者,回收業者管理下游連鎖體系中、小盤業者,建立全面性回收業者有效管理制度。
2.建立回收業者回饋照顧制度
回收業者與個體業者擬定合作契約,提供穩定收入及社會福利,並統一服裝、工具、車輛等,對於整體儀容及品行進行規範,進行個體業者之管理及監督,以改善民眾對個體業者之雜亂印象,提升民眾的認同感。
可提供優惠政策給予配合之企業和回收業者或投入資金補助,其增進企業的參與度。
五、尋求企業(CSR)合作
點選展開